Powered by EyouCms">

历史沿革

  

历史沿革

  1993年■★★◆,按照国务院《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》,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、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★■★■,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。

  “两个增加”,即增加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。今后将由人民银行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◆◆★■■,指导、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,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,并参与有关的国际反洗钱合作■◆。由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,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。

  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,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★◆★■■■,在国家计划实施中具有综合反映和货币监督功能。银行对国有企业提供超定额流动资金贷款、季节性贷款和少量的大修理贷款,对城乡集体经济★■◆、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提供部分生产流动资金贷款,对农村中的贫困农民提供生产贷款、口粮贷款和其他生活贷款。这种长期资金归财政、短期资金归银行,无偿资金归财政、有偿资金归银行,定额资金归财政、超定额资金归银行的体制★■★★◆■,一直延续到1978年,期间虽有几次变动,基本格局变化不大■★★。

  “一个转换”,即转换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。由过去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、业务审批、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和监管指导等直接调控方式,转变为对金融业的整体风险■★★◆★、金融控股公司以及交叉性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,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,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;转变为综合研究制定金融业的有关改革发展规划和对外开放战略■★★★◆,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■◆■■★,促进银行◆■■、证券■★◆◆、保险三大行业的协调发展和开放,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★◆◆■■,维护国家利益;转变为加强与外汇管理相配套的政策的研究与制订工作,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。

  1979年1月,为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植,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◆★★。同年3月,适应对外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,改革了中国银行的体制★◆◆★★,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◆◆◆;同时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■■■■。以后◆◆,又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,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■◆◆◆■;各地还相继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★◆★,出现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★★★。

  1998年★★★★,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★★■★,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■◆★◆◆★,撤销省级分行■★■,设立跨省区分行,同时,成立人民银行系统党委,对党的关系实行垂直领导,干部垂直管理。

 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◆◆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在体制■◆、职能◆★■◆◆★、地位、作用等方面★■■★◆★,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★★。

  日益发展的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增加◆■★■◆,迫切需要加强金融业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,由中国人民银行来专门承担中央银行职责,成为完善金融体制◆★、更好发展金融业的紧迫议题。1982年7月,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,进一步强调“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◆★,是国务院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◆■”★■◆■,以此为起点开始了组建专门的中央银行体制的准备工作。

  1983年9月17日,国务院作出决定,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,并具体规定了人民银行的10项职责。从1984年1月1日起,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,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,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调节,以保持货币稳定◆★◆■;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★■■◆◆,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■■◆■;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业务实行垂直领导;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,作为协调决策机构■★◆★◆;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,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。

  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★■◆,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◆◆■★◆★,即全国的信贷资金◆★■,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,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★◆◆■,实行◆★■◆“统存统贷◆★■”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,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。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,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。

  有关金融监管职责调整后,人民银行新的职能正式表述为“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、维护金融稳定、提供金融服务★◆。”同时■◆◆,明确界定■★:“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,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、维护金融稳定、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。■◆■■◆★”这种职能的变化集中表现为★■“一个强化■◆■★★■、一个转换和两个增加”★■◆★◆。

  2003年■◆★◆◆◆,按照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》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,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、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◆◆,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,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。同年9月■■◆◆◆,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人民银行的“三定■★■■◆◆”调整意见。12月27日,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(修正案)》★★■■◆。

  在统一的计划体制中,自上而下的人民银行体制,成为国家吸收◆★■★■■、动员、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的基本手段■■◆★★■。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加快★★■◆,私营金融业纳入了公私合营银行轨道◆◆◆★■◆,形成了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★◆★◆,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,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■★◆■■★。

  1948年12月1日■◆,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■■■★■。华北人民政府当天发出布告■◆,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在华北、华东、西北三区的统一流通,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★★,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。1949年2月◆◆,中国人民银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。1949年9月■■◆★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》,把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■◆★■◆★,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■◆★★,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■■◆■◆,赋予其国家银行职能★★★◆◆,承担发行国家货币、经理国家金库■■★◆◆★、管理国家金融、稳定金融市场、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任务。

  这些新的变化,进一步强化了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、保持币值稳定、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,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。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重大的责任,中央银行在履行新的职责过程中★◆■■■,视野要更广,思路要更宽,立足点要更高■◆◆。特别是要大力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,不仅要加强对货币市场、外汇市场、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规范■◆、监督与监测,还要从金融市场体系有机关联的角度,密切关注其他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,综合、灵活运用利率■★◆◆■、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金融宏观调控。要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★★■★,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,研究、规划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业改革、发展、稳定方面的重大战略问题。目前,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、货币政策决策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,金融业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仍然较重、改革与重组任务十分艰巨。在此情况下,中央银行要更善于准确把握影响经济金融发展全局的因素,注意研究新情况、开发新工具◆◆■■、探索新方法★★、解决新问题,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努力做到识大局、讲宏观、懂技术、胆识兼备,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突出作用。

  人民银行的历史渊源◆◆,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。1931年11月◆◆,在江西瑞金召开的“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”上■◆,通过决议成立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■■■★★★”(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)◆★★★◆,并发行货币◆◆◆★★■。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■◆◆◆★,人民政权被分割成彼此不能连接的区域。各根据地建立了相对独立◆◆■、分散管理的根据地银行,并各自发行在本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◆■◆◆■■。1948年12月1日,以华北银行为基础■■◆◆★,合并北海银行、西北农民银行,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◆★■■★◆,并发行人民币■★,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■★◆。

  1995年3月18日■■◆★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》★★,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◆■■◆,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、规范化的轨道,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。

  人民银行在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初期◆★◆★★★,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,为适应多种金融机构,多种融资渠道和多种信用工具不断涌现的需要,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改革机制◆■★★◆★,搞活金融,发展金融市场,促进金融制度创新■★◆★◆■。中国人民银行努力探索和改进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,在改进计划调控手段的基础上,逐步运用利率、存款准备金率、中央银行贷款等手段来控制信贷和货币的供给◆■■■,以求达到◆■★◆◆“宏观管住★★■◆◆、微观搞活、稳中求活◆■◆■★★”的效果,在制止“信贷膨胀★★◆◆★”■★★◆、“经济过热■◆◆■”★■★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,初步培育了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。

 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★◆◆■★,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,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: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,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,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◆◆■★★■;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,形成国家银行体系,接管官僚资本银行■◆★,整顿私营金融业;三是实行金融管理,疏导游资,打击金银外币黑市,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,禁止外国货币流通■◆★■★◆,统一管理外汇;四是开展存款◆★、放款、汇兑和外汇业务★★◆★◆■,促进城乡物资交流★■◆◆,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。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时,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,建立了全国垂直领导的组织机构体系★★;统一了人民币发行,逐步收兑了解放区发行的货币,全部清除并限期兑换了政府发行的货币,很快使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;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。中国人民银行充分运用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,实行现金管理★◆■◆◆,开展★■◆“收存款、建金库◆◆■◆■、灵活调拨★■”,运用折实储蓄和存放款利率等手段调控市场货币供求,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,终于制止了政府遗留下来的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◆★■。同时,按照■★“公私兼顾、劳资两利、城乡互助、内外交流”的政策★◆◆■,配合工商业的调整◆◆★■,灵活调度资金,支持了国营经济的快速成长,适度地增加了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贷款;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,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★■■◆★。

  “一个强化■◆★◆■”■◆★,即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。人民银行要大力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★■■◆■■,灵活运用利率■■◆★■◆、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■◆;加强对货币市场规则的研究和制定,加强对货币市场、外汇市场、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监测★■◆◆◆★,密切关注货币市场与房地产市场、证券市场、保险市场之间的关联渠道、有关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,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★■。


top